电子游戏押注规则是什么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电子游戏押注规则是什么 > 新闻动态 >

李君琦|回忆文章:饥饿的记忆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3:16    点击次数:81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饥饿的记忆

   在我记忆的深处,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的岁月,总是挥之不去。那时,中国大地被涂抹成了一幅饥饿的画卷,罕见的荒年如一场无法逃避的噩梦,席卷了中国大地的每一寸土地,我家也不例外。更有甚者,我的父亲早逝,母亲又是小脚,我和妹妹年幼,外婆年世已高,母亲一人承担着全家四口人生活的重担,日子过得尤其艰难。

    那些日子,为了活命,我们过着漫山遍野寻找野菜,並且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,那是一段被苦涩与希望交织包裹的时光。在那段日子里,我们像个寻宝者,每天到野外寻找野菜,用饿得昏花的目光搜索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,不放过任何一棵能带来生机的野菜。像面条菜、灰灰菜、刺芥芽、蒲公英等等,每发现一棵,心中便会涌起一阵喜悦,那是生存的渴望在心底泛起的涟漪。

    然而,时光无情,野菜在我们天天的寻觅中渐渐绝迹,曾经充满希望的山野,变得荒芜而寂寥。野菜殆尽,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那些原本无人问津的树叶,开始是榆树叶、毛构树叶、荆芽,最后连槐树叶都拉下来吃。至今还清楚的记得,当年爬上树去采摘树叶时,粗糙的树皮常常磨破我肚皮的情景。可当时饥饿让我顾不上疼痛,每次拉下树叶后,都会急急忙忙将那些带着苦涩味道的树叶带回家交给母亲。

    母亲总会熟练地清洗、烹煮,可无论怎样处理,那股苦涩的味道依旧顽固地残留在每一片叶子上。喝着那带着怪味的树叶汤,每一口吞咽都伴随着内心的挣扎,可在饥饿的驱使下,我们别无选择。当树叶也被搜罗殆尽,连树皮也成了维系生命的最后希望。记得有一次母亲扶着梯子,我爬上去用斧头砍毛构树的枝条剝皮,由于力气小动作不当,将右手食指砍下一块皮,至今还留着伤疤。我当时一下一下砍下毛构树枝,剥下粗糙树皮的情景至今还在眼前浮现,声音还在在耳边萦回,那声音仿佛是生活在困境中发出的沉重叹息。

    在吃树皮的日子里,母亲和外婆会将毛构树皮晒干碾成面,处理成可以入口的糊糊,煮成的糊糊口感粗粝,吞咽时,喉咙仿佛被无数细针刺过,可即便如此,为了活下去,我们还是强忍着不适,将这份苦涩咽进肚里。

   那时的村庄,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绝望气息。人们的脸上,写满了饥饿与疲惫,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生活的苦难。大家的脸色如同被岁月尘封的旧腊纸苍白腊黄,显得毫无生气,行走时脚步虚浮,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命运做着最后的抗争。我的外婆就是在这场浩劫中被夺去了生命。而我,也在这场与饥饿的持久战中,被折磨得虚弱不堪。那时上学的路,变得无比漫长而艰难,每迈出一步,都需要用尽全身的力气。在上三年级时,常常走着走着,会眼前突然一黑,意识便在饥饿的侵蚀下渐渐消散,晕倒在路边,被路人喊醒后,又拖着沉重的身躯,继续在这条充满艰辛的求学路上蹒跚前行。

    在生活的绝境中,母亲听说南山里的收成还可以,就叫我和她一起,去三十多里外南山深处的亲戚家借点红薯干或红术叶。那是一段充满期待与绝望的旅程。我们怀揣着全家人的希望,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,向着那困惑的远方走去。在去的路上,我满心幻想着亲戚家热情的笑脸,想象着他们会可怜我们一家,慷慨地拿出些红薯干,红术叶,甚之苞米之类的食物,让我们带回去拯救在饥饿边缘挣扎的妹妹和外婆。然而,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,将我的幻想打得粉碎。

    到了亲戚家,有的家境尚可,却在我母亲开口求助时,眼神躲闪,言语间是一口推脱之词,远道而来的我们像两个乞讨者,吃饭时叫我和他们的小孩分开吃,为了这事我母亲从那次回家后和他们断了来往。看着他们的表情,我和母亲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悲凉,在这艰难的岁月里,人心仿佛也被饥饿侵蚀,变得冷漠而自私。有的亲戚同样深陷困境,看着他们家中同样破败的景象和饥饿的面容,我母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,满心的无奈与绝望。一连几天,我们在各个亲戚家辗转,得到的却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。每一次离开亲戚家,走在那条熟悉又陌生的盘山路上,心中的希望就如风中残烛,越来越微弱。

     在回家的路上,饥饿与疲惫彻底将我击垮。我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重,眼前的世界逐渐被黑暗吞噬,双腿再也支撑不住沉重的身躯,“扑通”一声,我晕倒在了路边。不知过了多久,我在母亲一阵轻柔的呼唤声中缓缓苏醒,映入眼帘的是母亲那焦急而关切的面容。她看着我虚弱的样子,眼神中充满苦涩和心疼,粗糙的大手轻轻扶起我,将我扶坐在路边喘喘气。这时,一个路过的好心大爷,看到这情景,从他破旧的背袋里,小心翼翼地掏出几块已经有些发霉的红术干,递到我面前。那一刻,我望着那几块救命的红术干,我和母亲都流出了泪水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。就这样我们拖着沉重的步伐,一步一步朝着家的方向走去。那一路,心中既有对苦难的感慨,人性的领悟,也有对那些在困境中伸出援手之人的无尽感激。

    这段被饥饿笼罩的记忆,是我生命中无法抹去的伤痛,却也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。它使我在以后的岁月里有了节约的习惯,有了助人为乐的品德。它更让我懂得了,生活的苦难可以沉重如山,但人性的善良与温暖,永远是前进路上最明亮的曙光,给予我们在困境中坚守的力量和对未来的希望。每当我回忆起那段岁月,那些痛苦与温暖交织的画面总会进入我的脑海,时刻提醒着我珍惜当下,感恩生活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一写于2022年4月16日

图片

作者小照          摄于德国天鹅湖【作者简介】     李君琦,湖北郧阳人,中南财经大学(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)研究生毕业,经济学硕士,研究员,中国未来学会会员。著有:诗词集《山风水韵》(长江文艺出版社),《山乡村韵》(黄河出版传媒、阳光出版社),经济类著作: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》(中国言实出版社),参与编著《社会学学科辞典》(中国青年出版社),主编社科、经济类著作三部;在国家、省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;在国家及地方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古体诗词和现代诗500余首。   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    制作:涵涵            编辑:旷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